龙眼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涪陵坪西岛龙眼古树重生结满重庆宝贝 [复制链接]

1#

涪陵坪西岛宛如江中的一块翡翠。(涪陵区委宣传部供图)

位于涪陵区南沱镇的坪西岛四面环水,形似一艘巨轮。

鲜为人知的是,享誉全国的“重庆宝贝”之一——涪陵龙眼的发祥地,便是坪西岛,岛上种植龙眼已有多年历史。

但由于岛上居民实施整体搬迁,坪西岛一度成为无人居住的荒岛,岛上的龙眼古树只能自生自灭。

近年来,涪陵启动了对坪西岛的生态修复,打响了龙眼古树保卫战,并因地制宜构建起以赏花、采果为主的生态观光农业,成了当地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的示范地。

涪陵龙眼发祥于此,曾是涪陵最富裕的村

太阳穿过云层,碧绿的江面摇曳着绚烂的金光。从涪陵南沱渡口出发,巡护船在江中行驶了20多分钟抵达坪西岛。从江中远眺,坪西岛郁郁葱葱,犹如镶嵌在江心的翡翠。

坪西岛又名坪西村,早在明朝时期,就有从湖广两地迁徙而来的先民将龙眼种子带到这里,开始大规模种植。岛上至今仍保存着余株百年龙眼树。

“上世纪90年代,坪西村便已发展起经果林产业,成为涪陵最富裕的一个村。”南沱镇副镇长刘家奇介绍,这座江心岛气候湿润、日照充足,土壤是典型的砂质土,疏松且保水保肥力强,长江水的涨落起伏,又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适宜的条件。

坪西岛的龙眼汁多肉厚,每年9月龙眼成熟时,一团团、一簇簇的龙眼缀满枝头,把树枝压弯了腰。白露前后雨水较多,成熟的龙眼需要抢晴采收,以前岛上村民忙不过来,便会请附近陆地上的村民上岛帮忙。

刘家奇所住睦和村是离坪西岛最近的一个陆地村落,三峡水库蓄水前,两村只隔了一条小河。

在刘家奇记忆中,每到龙眼采摘季,坪西岛比过年还热闹。壮劳力背着箩筐爬上树干,采摘后用绳子将一筐筐龙眼从树上吊下来。树下,负责接应的妇女、老人将龙眼分拣、打包,最终卖到涪陵城区。

彼时,坪西村的人均年收入已有五六千元,几乎家家户户都住上了砖墙房,这让岛外居民羡慕不已。“外村的姑娘们都想嫁到岛上去。”刘家奇笑着回忆。

打响古树保卫战,留存乡愁记忆

年,为支持三峡工程建设,坪西岛实施整体异地搬迁,岛上户、余位村民告别故土,迁往就近的乡镇或涪陵城区。

自此,坪西岛成为一座无人居住的岛。岛上的龙眼树,一度无人管护。

由于坪西岛划归当时的涪陵区移民局管辖,移民局便聘请了三位村民,负责岛上的日常安保。

张洪贵便是其中之一,他是土生土长的坪西岛村民,“我舍不得岛上的一株株龙眼古树。”

“坪西岛面积有亩,十多年来,岛上藤蔓疯长,将龙眼树紧紧缠住,很多龙眼树都死了,最终只有一半活了下来。即使活着的,也越长越‘瘦’,还受到杂草、病虫害的侵袭。”张洪贵说。

而彼时,作为区人大代表的刘家奇也意识到同样的问题,连续多年提交议案,呼吁相关部门加大对坪西岛古树资源的保护利用。“龙眼古树是坪西岛上的‘活化石’,和古城、古桥一样,古树也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自然和文化遗产,一旦毁了,就再也没有了。”他在议案中这样写道。

在各方呼吁下,近年来,涪陵区实施了坪西岛岸线环境整治,修筑了余米的护岸堤坝,有效遏制了水土流失,并对岛上的杂草、违规菜地等进行了清理。同时,增派人手,启动了古树抢救复壮行动,全面摸清岛上古树资源本底,采取“一树一策”逐一修复,强化日常管护,留存住乡愁记忆。

张洪贵带着记者来到一株只剩一半主干,却长得郁郁葱葱的龙眼树前。“从树形上判断,它起码有多岁了。最初发现它时,断裂部分已经腐烂,勉强存活的半侧主干也已衰败。”张洪贵介绍。

在果树专家的指导下,管护员第一时间对这棵古树的伤口进行了修整,涂抹上保护剂,帮助其愈合伤口。为了让古树尽快复壮,他们在根部垒起高高的土盘,定期施肥、浇水,增加根系营养。一个月后,古树开始抽出新芽。

记者注意到,如今岛上每一株龙眼古树都贴上了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