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眼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吃龙眼,探寻植物间信息传递的秘密 [复制链接]

1#
贵阳白癜风治疗中心 http://m.39.net/pf/a_7235809.html

从家到河边的公路,有近30分钟的步程。若不是特别情况,喜欢步行往返,不是为了遇见一路上的人,而是为了发现一路上不同村子里不同人家的“生活美学”。

这是件很有趣的事儿。比如,我发现这一路上,今年每家的龙眼都结得特别好、特别多,缀满了枝头,但是,个儿都不大。心里觉得有些不可思议。

直到近日,出门看见别人拿着龙眼在吃,我想家里的是否也可以吃了?回家便摘了两小枝吃了看看。真的比往年小很多,差不多2-3颗才有往年的大;果肉虽甘甜,但还有点薄、紧,还没有完全熟透。就这样,大概一周过去了,今日又很想吃,又摘了一枝,口感发生了质的改变,肉质变松、变厚、软绵,更甘甜……

太好吃了,忍不住又去摘了一枝。一边吃,一边又想起了今年龙眼普遍丰硕但个小的原因,这样的普遍现象真是太不可思议了。难道龙眼各自安静地屹立在自己的地方,还可以彼此沟通、协商一致?

心里自认为这是可能的,但是毕竟没有科学依据。于是,就百度搜索资料,结果发现,植物间不仅可以传递信息,其精巧与复杂还远超人类想象!

首先,植物可以通过化学物质来传播信息。植物虽然不能移动,没有大脑神经元,但是它们之间确实存在社交网络,不仅通过化学物质来传递信息互相帮助,还会互相争斗,甚至对没有关系的陌生者置之不理,即具有亲缘选择能力。这似乎与人类相差无几。

比如,含羞草的奇特反应,60年代美国的一些大学实验表明,这是钙迅速流进了它的细胞。

杜鹃与桦树林共生

又比如,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桦树林,它们中的一些种类可以与邻近的杜鹃花结成盟友。杜鹃花在桦树周围会更多地释放挥发性的杀虫物质,桦树叶子吸收并重新释放这些物质,以驱逐灰蛾的幼虫,从而避免被蚕食。

如果是这样,那么在农业中通过不同作物间种,是不是就可以抵御病虫害的威胁,从而减少农药的使用?可是,它们之间又是怎样的相生相克、相爱相杀呢?这真是有趣而有庞杂的“研究课题”。

含羞草,叶枕

其次,许多科学家认为,植物各器官是通过自身发送的电信号传递信息,进行“电话交流”。就像人们轻触含羞草的叶子,它便会在0.03秒内,把信息传递给叶枕——枝杈与主干连接的地方,以及小叶子的基部膨大的部位,从而出现“应急反应”。

英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植物探测仪,据说,通过翻译器,能清晰地听见耳机里植物在“说话”。比如,光照良好和雨露滋润时,植物发出的声音清脆悦耳;在刮大风或是干旱的天气里,植物则会发出低沉的叫声。

难怪,春天时在大树下会感觉特别舒服,微风拂面,心旷神怡;而夏天大太阳下,叶片也嫣萎,原来是它也感觉到了热……

合欢花

日本东京女子大学的乌山教授,从细胞学角度观察测定了植物体内的电变化。她对合欢树电测并发现,合欢树能“感觉”到打雷、火山活动、地震等前兆的微小刺激,出现明显的电位变化和过强的电流……

这是否意味着,人们可以通过观察植物来提前规避自然灾害的侵袭与影响?它们通常会有怎样的表现反应呢?

再次,土壤中的菌类,也可以帮植物传递信号。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菌根。

如此看来,植物真是太智慧了。虽然它们被定在那里,不能移动,但是所有生物都有一个使命就是提高自己的基因繁殖效率,如何尽可能多地让自己的基因遍布这个世界。所以,植物活着不是为它这一个个体而活着,它会在空气里、地面、植物间传播自己的信息。它想尽各种方法来实现信息的传递。

植物在地球上25亿年残酷的物种竞争中,进化出强大的自我生存与疗愈能力,有的能存活几百年甚至几千年,这对人类来说真是不太可思议了!人类至今甚至都还没有做到,为了各自种族基因的延续而形成“命运共同体”。

太多自然宇宙的奥秘,似乎离生活很远,但又无时不自然地呈现在生活里。向植物学习,向自然学习,学会捕捉植物间传递的信息,学会聆听植物的声音,相融共生,或许,这是我们都应该努力尝试并努力的。就像被大火烧过的树仍然萌芽……

澳洲大火烧后的植物,萌芽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