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年的金色9月、银色10月,都是一些秋季水果陆续成熟上市的季节。各种水果彰显自己的芬芳魅力,吸引消费者的购买欲望。这就使一些水果种植户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,别的农户看到他们种植水果赚到钱了,于是也就纷纷的加入了水果的种植队伍中。
这就使水果的品种丰富了,产量也都提高了。随着大规模的水果量产上市,就出现了另一种景象:它们相互挤占市场份额,集中上市就出现了短期的产能过剩,滞销价跌的现象。
由于水果的产地相对比较集中,而全国各地的消费者分布得比较零散,这就需要用汽车或其它的交通工具,把产地的水果运输到全国各地,那些分部零售的消费者才能吃到各种风味的水果。
运输会产生油耗和各种风险的成本,再加之水果本身有一定的鲜果保质期,在运输和售卖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损耗。因此,这就增加了水果的售卖成本。在产地看是价格低廉的水果,通过一定距离的长途运输和其它综合因素的影响,消费者在购买的时候它的价格就比产地的贵了好多倍。眼下就有一种水果正处于这种境地,大家都应该还记得,在上个月福建和两广的龙眼出现了滞销的现象。
近期在四川的泸州、宜宾和自贡等地,又有大批量的中晚熟龙眼正在成熟上市,就出现了积压疑似滞销的现象。有业内人士根据现有的种植面积和龙眼的树势产量预测:目前有多万吨的中晚熟龙眼在近期成熟上市。现在上市的是中熟品种,晚熟品种还得20多天的时间。之前,曾有网上说四川的龙眼堆积如山,果农含泪急切盼销售的报道。
其实是一些人为了炒作吸引眼球才写出的文章,我们都知道眼下的气温还比较炎热,果农在山上采摘龙眼连累带热,被太阳晒得是汗流浃背。他们在擦汗的时候被一些媒体人看到了,就借题发挥说:是果农含泪盼望销售商来购买龙眼的急切心情。
对于之前10几块钱一斤的龙眼,掉到了8毛钱一斤无人问津的事情,果农是这样回应的:10几块钱一斤是近10年之前的事情,那时龙眼是热带水果种植的面积很小,产量也很低,只在海南、两广等地区少量种植。龙眼经过烘干后制成了桂圆才卖得有这么贵的,龙眼经过近几天的扩种,除了中部和北部没有种植外,南方和西南部大部分地区都有人种植。
因此,出现了产能过剩的现象。虽然也有8毛钱一斤的龙眼,但那是一些劣质果,真正的好果还保持在2元或10块钱3斤左右的价格。果农说:眼下正在集中采摘龙眼,龙眼采摘下来经过整理后才能卖给收购商。所以,凡事都要有一个过程,他们虽然也担心龙眼滞销,但看到各方人士都在热心的助力他们的龙眼销售,因此,他们并不是太担心龙眼的滞销。因为龙眼还有另一个销售渠道,那就是经过烘干或晒干后,可以制成另一种果品~桂圆进行销售。
据当地的龙眼种植户说:由于四川特殊的地理原因,种植的龙眼要比两广和福建的晚熟一个多月。由于它的生长期较长,他们龙眼的味道才更加纯正、更加甜润。
当远方零散的消费者看到龙眼滞销到几毛钱一斤的报道后,带着情绪说:净是胡说八道,我们在超市里买的龙眼,都是几块或10几块钱一斤的贵得吃不起。